谷鸣论书:怀素《自叙帖》(五)&「其」字的演变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10-30 浏览:836次
怀素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后一座高峰,最令人振奋的是有其墨迹《自叙帖》传世,这是晋唐遗墨中的瑰宝,是后人研究笔法及草书势的智慧源泉。
------题记

本文接着讲《自叙帖》中精彩的草书。
看这个【其】字。

“其”字的草书极其简化,若溪水潺潺,悄然远去,又若琴声悠悠,连绵不绝。
崔媛《草书势》有云:若据高临危,旁点邪附,似螳螂而抱枝。若腾蛇赴穴,头没尾垂。是故远而望之,漼焉若注岸奔涯。就而察之,一画不可移。
翻译过来就是:书写草书时,有的像抵据高处面临危难,旁点偏斜相附,犹如螳螂抱着枝条。有的如腾蛇钻进入穴洞,头进去了尾还垂在外面。所以,远看它们,摧崩的气势像汹涌的波涛倾岸奔涯,凑近去看,微妙的点画丝毫不可改动。
这是古人关于草书的论文,明显,是以自然万象作为草书势之追求。书者笔下流淌的线条、字形应符合自然规律,或者说应模仿、参考大自然之万千气象。崔媛之后,王羲之观鹅,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、公主担夫争道,后颜真卿《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》中记载张旭用笔思想“锥画沙”,陆羽《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》中记载颜真卿用笔思想“屋漏痕”等,都是同样的道理,宗师们把抽象的书法概念物化为符合大自然规律的立体形象,场景化十足,给后人提供了无尽的书法思想源泉。
我们再看其他书家写的“其”字。

因书者不同,所书字体形态各异,但字体的造型及脉络几无二致,中国书法的魅力也正是如此。
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个‘其’字是怎么演变而来的,草书为什么变成如此简单。

看【其】字的会意:甲骨文中“其”字是“箕”的本字,本意是簸箕。后“其”假借为虚词后,就另造“箕”字。篆书之前,二字并无详细区分,‘其’通“箕”。隶书盛行以后,二字有了区分,不再混用。
有上述字形可见,甲骨金文篆隶行楷的字形几无二致,非常容易辨认。唯有草书独树一帜,狭义的草书,是作为一种特定的字体存在的,成熟与汉代。书者一方面为了书写方便而简化,一方面为了书写自由顺应笔势形成因人而异的不同面目。虽因人而异,并非无章可循,草书通过一代一代书家的完善,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,所保留的笔画及行笔脉络均有规有矩,并不是随便书写。
本文就到这里。意犹未尽?那就等下篇吧。

看完三件事:
1,点赞,让更多热爱书法的朋友看到这篇文章(收藏不点赞,耍流氓!)。
2,关注我的公众号“谷鸣书社”,窥探晋唐笔法。

参考资料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冀ICP备11005871号-1 书法文化网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