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中奇:让陈毅推崇的书法大家,抗战时曾用步枪打下日军轰炸机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11-16 浏览:783次

1941年春,八路军115师进入江苏省赣榆县滨海区,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。
在与当地日军的浴血奋战中,无数英烈战死沙场,鞍马裹尸。
为缅怀阵亡将士,罗荣桓下令在滨海区移土建塔冢,50名八路军战士手抬肩扛,人均日移5000斤,最终移动土方百万斤,平地而起积土成山,山顶建塔。
1942年7月7日落成,由当时的八路军团长武中奇题字,在塔面写下“抗日烈士纪念塔”7个雄浑的大字。

此后,滨海区的八路军抗日阵亡将士,上至师参谋长下至普通战士,陆续被安葬在这里,山名也改为抗日山,是目前国内唯一以“抗日”命名的山。
陵园内有1634座烈士墓,安葬着1800余位烈士的忠骨,塔碑上铭刻着3576位烈士的英名。
武中奇何许人,为何能在抗日英雄纪念塔上题字?
武中奇抗日战争中先后担任过团长、支队司令,建国后任江苏省画院副院长,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,中国书协江苏分会主席。
武中奇是孔夫子跨腰刀,能文能武,其军旅生涯中,率部转战沂蒙,屡立战功,被日寇称为“赤匪武老二”,悬赏缉拿。
他最引以为豪的有两件事,一是带队用冷兵器对抗日军,二是用轻武器干掉日本重型轰炸机。
我们先讲他轻武器干掉日军重型轰炸机的高光事件。
1938年10月初,面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迅猛发展,日军对山东淄川地区太和庄一带发起大扫荡。
当时武中奇奉命带领一个排到太和庄附近侦查敌情,联合当地民兵伺机而动。当他们走到一个小山坡上时,听到巨大轰鸣声,一架日本的重型轰炸机由远及近飞过来。
这是当时最先进的轰炸机之一,飞行速度快、航程远、携弹量多,对中国军民狂轰滥炸,血债累累。

这架飞机是从济南机场起飞到九江执行轰炸任务。当时的飞机轰炸、瞄准全依耐人工操作,因而飞得越低,精度越高。
鉴于中国军队没有防空武器,加上中国军队就连轻武器都非常有限,日机非常嚣张,飞得很低。
然而,武中奇率领的这个排恰恰刚刚配发了苏制水连珠步枪,这种步枪射程远、威力大。
国共合作后,苏联对中国的援助通道恢复畅通,山东军区分到一批军援。
“抢占山顶。”武中奇带着士兵撒腿就跑,抢到山头,随即命令前排士兵躺下,面朝上举枪瞄准,当日机划过山顶时,对着飞机一通射击。
日军轰炸机发现遭到射击后,急忙迅速拉升,但为时已晚,油箱已被击中,冒起滚滚黑烟,摇摇晃晃地往下栽。
真打下来了。武中奇和队友一时间竟愣住了,但很快就欢呼跳跃,拍手称快,然后顺着飞机的烟迹,一路追踪过去。
不久,敌机驾驶员弃机跳伞,在空中打开一朵伞花,武中奇也兵分两路,一路围捕跳伞的日军飞行员,一路向日军坠机发现追去。
此处位于抗日根据地腹地,跳伞的日军面对中国军民的立体围捕,自然是插翅难飞。
最终这架日军机除跳伞的飞行员一人活命,被武中奇抓获外,飞机里其余4人全部摔死。
步枪打飞机,战场罕见,即便是有偏见的国民政府也大肆宣传了此事,称赞武中奇不仅能写书法、雕刻金石,还创造了战场奇迹。

日军从中国报刊上获知飞机失事真正原因后,淄博日军司令部贴出告示称:“该机师是日本航空学院第三名,日本愿意用四百万大洋与中国共产党交换飞行员。”
四百万大洋放在那个年代,即便是现在这个年代都是妥妥的一笔巨款,有人心动了,这么大一笔钱可以买多少药品、武器、粮食啊,随随便便扩建几个团的兵力。
对此,武中奇明确反对:“日军飞行员非常珍贵,少一个人就相当于少了一架轰炸机,而一架轰炸机对于中国军民是巨大的威胁。”
“这四百万大洋最后将用我们的鲜血作为代价,绝对不能换。”关于飞行员的处理,武中奇决定请示上级,向朱德和毛泽东拍送了电报。
朱德总司令回复:“我们不和日本人做交易,这将使我们在政治上受莫大损失。日军会借此挑拨国共抗日阵线。”
毛主席说:“如果我们能教育和改造成功一名日军飞行员,舆论上这将胜过千军万马。”
武中奇把日军飞行员送到延安日本工农学校。工作中,不加侮辱,不施责骂;思想上,进行由浅到深的马列主义讲解和教育,向他们说明两国人民利益的一致……
生活上,这些战俘的待遇远超八路军战士,即便是在陕甘宁边区遭遇封锁,陷入极大困难时,边区政府仍把日本工农学校作为第一类供给单位,尽最大可能提供所需物品。
日本工农学校的菜谱从周一到周六,每日餐食均有羊肉、猪肉或牛肉,主粮不是小米而是白面。牙刷、手巾、鞋子、肥皂等用品都供给充足。
当时的每月津贴,八路军排级干部仅有2元,日本工农学校学员每人有3元。由于保障水平较高,这些学员在星期天还能到街上买两盅高粱酒喝。
利用优待和感化,中国共产党成功瓦解日军,这些学员,包括这名飞行员主动加入反战同盟,大力宣传,为分化日军斗志起到积极作用。
投笔从戎
武中奇能文能武,作战百忙中不忘练习书法,其书法受到中国共产党多位高层领导推崇。

上海解放时,武中奇受陈毅市长之托,书写了“上海市人民政府”七个大字,为上海总工会大楼书写了“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”等字。
他还曾题写“南京市口腔医院”“济南市儿童医院”“泰安火车站”“南京站”等牌匾标志。
武中奇幼年家境清贫,以拾荒为生,但他对书法的痴迷,犹如“神笔马良”,马良用树枝加沙地,武中奇以麻作笔,以水代墨,以砖当纸。
机缘巧合武中奇被送进印刷厂当童工,接触到刻印、金石,他产生了浓厚兴趣,没机会读过书识字,硬是靠自学、揣摩加向老师傅求教,孜孜不倦,年纪轻轻一手字俊朗流畅、清健郁勃,声名在外。
18岁时,他的书法、篆刻艺术已日趋成熟,恰逢冯玉祥在山东办学,听闻其才气,聘请他到学校任教书法和篆刻。
这是令人羡慕的工作,不少人托关系到校任教,结果学校里到处是关系户,这些人毫无师德,仗着有后台,横行霸道,学生敢怒不敢言。
武中奇义愤填膺,有一天实在看不下去了,把其中一个欺负人的老师暴扁狠一顿,收拾行装,离开学校。
后来,他又到政府机关做文书,里面的尔虞我诈,作威作福,是可忍孰不可忍,武中奇主动辞职。
对现实的不满加上救国存亡的初衷,武中奇于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1937年“七七事变”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日本兵锋强盛,长驱直入,武中奇脱掉长衫,投笔从戎,参加武装抗日。
徂徕山光华寺起义
1938年1月1日,160余名抗日志士,在徂徕山西麗光华寺举行了誓师大会,人数虽少,但影响深远,这是山东中国共产党武装抗日第一枪。
甚至连国军都跑来支持。面对日军一路撤退的国军中,原国民党谷良民部队的5名士兵不满国军一退再退的绥靖政策,也携枪投奔抗日队伍。

起义部队迅速扩大到300余人,但武器简陋,热兵器只有不到五十支各式枪支(绝大多数是火枪、猎枪),更多的是长矛、大刀等原始武器。
起义部队整编为第四支队,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开始为期两周的整训,苦练白刃战,随即转入正式作战,毕竟此刻的四支队一无补给,二无后勤,长时间训练是一种奢侈。
1938年1月,四支队在寺岭村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,以战代练,先打伪军,再打日军运输部队。
伪军大部分是为混吃混喝的,替日本人卖命的决心和意志力都不够,战斗力极其低下,基本上一触即溃。
但日军分配给伪军的物资、武器也是低廉和有限的,四支队几百号人只靠对伪军的以战养战远远不够,因而伏击日军的运输队伍成为必然。
1月26日,四支队获悉日军运输队行军路线后,挑选出近百人的精兵强将,计划在寺岭村公路设伏。
为了确保第一次与日军交战的胜利,武中奇决定和日军单挑,3人挑一人。他把游击队员分成三人一组,这三人一把步枪,两件冷兵器。
冲锋时三人同进退,两人控制日军,一人继续伺机用枪解决战斗,如果没有子弹了就一起上。
武中奇率队于拂晓进入潜伏阵地,下午3时,日军的一支马车运输队进入了伏击圈。
四支队居高临下猛烈开火后,立刻发动冲锋,从四面杀出与日军短兵相接,全歼押运日军,士气大振。

2月18日,武中奇和战友再接再厉,在新泰城西四槐树公路上用地雷战,炸毁日军汽车两辆,炸死敌人40余人,包括一名大佐。
战斗中武中奇表现出色,历任排长、连长、团长,加上他胸中有墨水,一手漂亮的毛笔字,在宣传工作上如虎添翼,仅仅至四月份莱芜整编时,四支队已成为拥有三个团四千余人的全省抗日劲旅。
1940年,武中奇被山东军区授予扩军模范的称号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武中奇任南下大队副大队长。进驻上海后,先后任上海市监狱副典狱长、南京市文管会副主任等职。

多次为革命烈士纪念碑书丹,本文开篇的江苏省赣榆县滨海区抗日烈士陵园就是他的手书。


参考资料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冀ICP备11005871号-1 书法文化网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