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图解析,折扇到底起源于中国还是日本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11-07 浏览:452次
说起来80后们小时候的避暑方式呢,无非就是外在和内在两种,内在是家长偶尔开恩给买根儿冰棍儿。
外在呢,无非就是扇子扇风、洗澡。
所谓的洗澡,就是没事儿泡在小河里,一天恨不能泡八次(请勿模仿)。▼
要么就自己随手扯一张废纸,一颠一倒折叠出痕迹,压成一摞细长条状,中间对折,再慢慢展开,一把完美的折扇就成型了。
如果觉得风不够,就把家里的报纸拿来叠一个更大的,然后几个小孩就开始比谁的扇子风更大,嘻嘻闹闹中热貌似也没那么热了。▼
记忆就像决堤的大坝,一旦打开,就会凶猛涌出,刹不住车呀!
长大了,开始不免好奇,这折扇到底是谁先发明的呢?
答:至今没有定论。中国人说是中国人发明的,日本人说是日本人发明的,韩国人说什么都是自己发明的。▼
到底咋回事呢?且听我细细道来。
既然人家日本人说是自己发明的,那我们就先说一说,日本的文化特点,大家都知道日本被称为“大和民族”,许多带有日本特色的东西,名称中往往都会有一个“和”字,比如“和歌”、“和服”等。
扇子也就自然被称为“和扇”,和扇与腰带、提袋、木屐一样,是正规和服的一部分,因此,在日本,和扇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。
但日本早期的扇子不叫和扇,叫桧扇。▼
桧扇的最早起源是我国古代的“笏”。
“笏”是什么呢?古装剧里,它可是必备品。
你可以看见,大臣们上朝时手中都会拿一块板子,那可不是什么装饰品,是手板。
用玉、象牙或竹片制作而成,用于记录一些君命或旨意。
相当于我们今天用的便签,不过就是材质要贵重的多啊。▼
西元七世纪的时候,日本宫廷开始模仿中国大臣的上朝礼仪,一般手上也开始拿一块以“桧木”制成的“笏”,上下叠成几片,用五彩线连接,发展到后来,就成为桧扇。
到了宋代,在与中国唐代停止文化交往几百年后。
一批日本使节或僧侣来到中国,将“桧扇”作为贵重的礼物,进献给中国的帝王。
“桧扇”的到来,博得中国社会文人学士们的赞赏。▼
所幸,宋时的中国人对外来的“桧扇”,不是一味模仿,而是将其结合中国盛产竹子、宣纸的特点以及雕刻、书法、绘画艺术等特色加以发扬广大,才有了中国折扇后来的极大繁荣局面。
此处应该有掌声。▼
如南宋著名画家赵伯驹就曾在“扇上写山”,元人一见即倾倒其“万里江山归一握”的磅礴气势。
宋宁宗的杨皇后也曾在折叠绢扇面上作画。
遗憾的是,传世的宋代画扇都是团扇,而折扇书画迄今未被发掘。
到明清两代,折扇普及到了民间,更成为书画、雕刻、刺绣、装裱、剪纸等艺术融为一体的手工艺品,充分发扬我国传统艺术的特长。
随便来两幅,给大家欣赏一下:
▼明陈继儒水墨溪山
▼明沈周绿荫亭子
▼明周廷策牡丹孔雀
▼明唐寅朝霜秋风
▼清许文雄《春溪垂钓》
▼清宛仁《书法》
在今天,折扇已成为中国的折扇。
它也早已脱离其扇风的本意,而变成某种完全文化性的东西。
而这种被称为“能够游走的艺术”的扇面画,应该怎样很好地传承下去呢?请在评论区告诉我吧!
麦舒适GO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公众平台,内容仅供各位学习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,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。

参考资料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冀ICP备11005871号-1 书法文化网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