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的画家-方人定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11-03 浏览:836次


广东书法院院长:李远东(左)佛山市老庄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:钟豪亮(右)

方人定(1901—1975年),现代著名书画家。幼名四钦,复名士钦,广东中山市沙溪人。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、广东画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、广州市政协常委等。他的作品曾入选全国第一、第二、第三、第四届美展,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沈阳美术馆、广州美术馆等收藏。著有《方人定画集》。

方人定:革故鼎新再造国画
方人定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中的重要人物,是杰出的中国画人物画家。2011年,方人定110周年诞辰纪念画展在广东画院举行,方人定的作品再次进入当代人的视野,并引起广泛共鸣。岭南文史学者黄乔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方人定对中国画的最大贡献,在于其一生探索不断,崇尚革故鼎新,他敢于否定,勇于创造,因此为世人留下诸多佳作,也留下了见解独到的画论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弃法从艺方人定原名士钦,1901年出生于广东香山沙溪一个华侨家庭。他在六兄弟中排行第四,三个哥哥都在美国旧金山当劳工,节衣缩食寄钱回来,供方人定读书。方人定也很争气,20岁时他考入广东法政专门学校,兄弟们希望他能够当上法官。1924年,方人定考入广东法官学校高等研究部,但读至毕业而面临就业时,他突然感到当法官不符合自己个性和爱好,他说:“法者,威民之具,民不畏死,而约以绳墨,非至治之道。身游法中,非有我也。”遂将所有法律课本、笔记、资料书籍付之一炬,而立志献身艺术,绝不回头!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方人定自谓其青年时代“沉迷词章之学”,后来是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,知道文章也要革命,遂抛弃此业。他选择了以绘画作为终身职业,从15岁始,方人定就开始临摹古画,1923年,还在广州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时,课余到高剑父开办的春睡画院习画。立志从艺后,他专门跟高剑父学画6年。

杨柳岸晓风残月岭南画派画家,艺术观点不尽相同,即使高剑父、高奇峰兄弟间也有分歧。方人定画人物是受高奇峰启发,而且是反面的启发。高奇峰有《晓风残月》一帧,画一只苍鹭横飞,背景是残月衰柳。方人定睹此画作,想起柳永的“杨柳岸晓风残月”名句,他认为这幅画假如画一个人来表现,即使是古人,也比画花鸟更有诗意。从那时起,他认定国画的前途应以人物画为主。

方人定认为,在与他同样年龄的国画家中专画人物画的极少。他曾说:中国古典诗词都是以描写人事为主,绘画也应如诗词一样以人事为主。可惜中国画的人物画自宋以后,画的人渐少,尤其是文人画兴起后,以笔墨淋漓的花鸟画枯木竹石之类为主,几百年来人物画法几乎中断,许多专攻此道者觉得困难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方人定还认为,在旧社会,画家以卖画为生,画一幅人物画工作过程复杂,时间很长,而鉴藏家又不喜欢收购,所以没有人从事此道。方人定后来自我总结,他是靠外汇为生,不急于卖画,所以有时间来画。他的作品主要描写现代人物,除了以线条为主外,色彩也极丰富,变化多样。

取西洋画、日本画之长从高剑父学艺5年后,方人定于1929年秋赴日本留学,历时6年。他先后在川端画校、骏河台绘画研究所、日本美术学校,专攻西洋画,学习人体素描,以便为画人物打好基础。在日本,他还研究了日本画及日本绘画史,知道日本画本来就是中国画,明治维新之后,苍江觉三、菱田春草等去巴黎考察美术,回国后创办东京美术学校,提倡吸收西洋画之长处,改革日本画,因而才有近六七十年来的日本画风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方人定向日本的艺术家们学习,然后将中国画、西洋画和日本画的艺术方法熔为一炉。虽然日本画吸收了西洋画方法,但方人定认为日本画的行笔线条比不上国画,于是极力研究国画传统的人物十八描,反复练习,所以他的人物画中,线条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。

再造”新国画早在1927年,方人定的作品即参加过比利时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。从日本回国后,方人定于1937年以抗战为题材作国画共50幅,并于次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,他在画展前言中写道:“梁任公题陆放翁诗集诗:‘诗道千年靡靡风,兵魂消尽国魂空。集中十九从军乐,亘古男儿一放翁。’国画都是些剩水残山,翎毛花卉,亦画道千年靡靡风也。余今以抗战为题材,炮火连天,庶无靡靡之风欤?”意欲振兴颓靡的国画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方人定本欲到大后方去,但结果“走错了路”。1939年,他开始游历美国,参加金门博览会美术展,并在旧金山、洛杉矶、纽约等地举办个展。1941年,方人定从美国归来,在香港组织再造社,提倡国画改革。

他希望与再造社同仁一起,在艺术发展道路上,有更广阔开放的艺术观念,有突破现有艺术的独创精神,“再造”新国画,扩大现代人物画规模。他认为,面临抗战烽火,对大自然景色、鱼虫鸟兽状态的关怀,远不如反映人、反映民族生存状况重要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“每天浪费多张宣纸”抗战胜利后,方人定从香港回到广州,曾任广州市立艺专教授、国画系主任。1949年后,他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、广东画院副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常务理事、广州市政协常委等职。方人定晚年,也时常感觉痛苦,他曾在一份自传中写道,“终以未能描写重大题材,没有突出政治而写作为憾”。他以书法慰晚年,却自谦“每天浪费多张宣纸”。

从1953年直至“文革”,方人定主持“广州国画座谈会”。除“反右”时暂停外,每月一次,从未间断。该座谈会强调不分派别、无门户之见,有时参加者多达五六十人,成为一时美谈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1956年3月,广东省美术家协会成立,原拟安排方人定担任副主席,方人定坚辞,反而推举自己曾经的论敌卢振寰当副主席,自己只担任理事。广州成立文史馆,安置一批名流。有人建议让方人定的爱人到该馆任职,方人定却说,还有一批画家工作生活无着落,比自己家困难得多,应该把名额让给他们。直到方人定于1975年逝世,他的妻子才进了广州市文史馆。

学者型的画家——方人定上世纪二、三十年代是广东美术界一个异常活跃的时期:1922年4月26日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的成立,将西洋画作为学校的主要科目,并将美术史作为必修课,一改私塾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教育模式:留欧、留日学生的回归,带回了新的思潮新的技法;各路精英思想火花的碰撞,都为广东画坛注入了一股勃勃生机,其中的“方黄之论”便是其中精彩的一场辩论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“方黄之论”中的“方”指方人定。1926年,25岁的方人定写了篇《新国画与旧国画》的文章发表于《国民新闻》报上,提倡国画革命,主张写生,主张“折衷东西”,把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的长处“一炉而冶”,批评旧国画的因循守旧,逃避人生。文章是高剑父授意写的,代表了以高剑父、高奇峯、陈树人为首的“折衷派”(岭南派)的观点。因而方人定还有折衷派“宣传部长”之称。

文章在岭南画坛引起了轩然大波,当时的另一个美术社团“国画研究会”认为方人定文章的矛头是针对他们,年少气盛的黄般若立即起来应战,一来一往,在报上你一篇我一篇,持续了约有半年的时间。双方通过文章的辩论,对中国画的前途命运都作了思考,都有了新的认识,对广东画坛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。
方人定于1921年至1926年,先后攻读并毕业于广州法政学校和广东法官学校高等研究部,这样的学历,完全可以顺利地通向官场。但他并未顺着这条路走下去,而是在就读法官课程的同时,就进入春睡画院“春睡”,作起了画家的梦,从高剑父学画六年,又于1929年至1935年间,两次东渡日本,主攻人物画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不能绝对地说,国画中的人物画创作,要比其他科目,比如山水花鸟难,画得好的花鸟山水同样不易,但人物画的创作,确实要顾及的因素比其他科目来得多一些,比如主题。纵观方人定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作品,画得好的都是带有主题性的创作,如作于1932年的《归猎》。《归猎》的构图颇具匠心,画面的主角是一只黑白相间的狗和人物手中的猎物,而把认为不必要的人物的上半身完全舍去,这样的处理完全是出于主题的需要。
画面色彩浓烈,技法带有较重的日本味。

作于1955年的《早晨》、1956年的《伺养员》、1959年的《最坚强的人》和1963年的《华侨农场所见》、《旱年不旱》等,是反映新社会新生活的题材。有的作家和画家,五十年代后基本创作不出作品,或者非常痛苦地写出和画出些与其原来水平相差甚远的、言不由衷的作品,而方人定似乎就少一些这类痛苦,也许和他学法律有关,感情倾向较入世,从二、三十年代开始的创作,他就主张面向生活、反映生活,这似乎和新中国的文艺政策不谋而合。从他的一贯创作中,也可看到,主题性的创作,同样可以创作出永恒的好作品。

论方人定其人其画著名画家方人定,像他这样在画坛中默默耕耘半个世纪而作出贡献的画家,值得人们怀念和尊重。我认识方人定四十年,解放前高剑父主持广州艺专时我们曾共教于该校,解放后在华南文艺学院也是同事,既是挚友又是邻居。三十多年来日夕相处,谈艺论画,我作为后辈向他学习了不少东西,因此有关老方的为人及其艺术我是比较了解的,概括地说方人定不愧为我国当代人格高尚出色的画家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他一生苦心追求艺术,早年曾毕业于法政学校;由于淡薄功名利禄,决心弃官从艺,即使碰到什么生活困难也动摇不了他向往艺术的意志,故半个世纪以来历尽人生沧桑,不求名利而专心致力国画创作。在当时陈陈相因风气的画坛里,他以大胆革新的面目出现,不遗余力进行中国画的改革。二十年代末期他曾学画于高剑父门下,是岭南派最早弟子之一。三十年代初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画,受到日本明治维新改革的精神影响,回国后又值新文化运动兴起,于是老方不怕别人攻击,致力中国画的改革更具有信心了。

他主张要有分析地学习传统精华,而又不排斥吸收西洋绘画的长处,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与革新,他是这样想的,也这样本着这个宗旨进行艺术实践。他极力反对当时流行的“四王”遗风,而主张绘画要赋予时代精神,要有作者的独特性,故在研究传统绘画的同时,更多着重面向社会生活和各方面的修养,所以在他归国后时值“八一三”事变进而抗日战争开始,国家的命运、人民的苦难,激发起画家炽热的感情,于是他挥动画笔写出大量反映当时人民遭受灾难生活的画幅,如“雪夜逃难”、“战后的悲哀”、“行行重行行”和“大旱之年”等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,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这样的画作在三十年代出现是罕见的,故曾引起人们注目,议论纷纭。攻击者有之,称赞者有之,这对老方来说是不重要的,他不为攻击者所赫倒,又不受那些赞美之词而飘飘然,只是下定决心闯自己的路子。解放以后方人定曾负责国画座谈会的工作,他打破门户之见,团结广州的国画家,定期学习研究,观摩作品并经常深入生活进行写生,为开创中国画新风做了大量工作。广东画院成立后任命为副院长。

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下,方人定有了明确指导思想,其创作更为旺盛,可说是他的黄金时代,作品风格更加鲜明,如果说艺术是生活的反映,那么建国以后的新生活促使老方画风的转变,在他画面出现的不是那些沉郁的气氛,而是充满欢乐高昂的景象。赞美劳动人民的幸福,颂扬美好的新事物,由衷的热爱祖国,热爱新生活,因而他的作品更具时代精神。如五十年代所作的“劳动之后”,“饮马”两画,通过生活侧面写出劳动的愉快,他并不着意描绘劳动过程,而表现休息的瞬间,这种诗情画意境界,给人以联想而更富艺术感染力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在“早年不旱”一画也是异曲同工,深刻地反映出人定胜天,而不是过去所写的“大早之年”的人物站在田野上听天由命。虽然同是写早年,但他却反映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代。当时老方虽人花甲之年,他仍孜孜不倦的努力学习,精益求精,并经常重视深入生活,我曾与他一起打着背包到过平沙农场、新会乡村和东莞的灾区。他的画来源于生活,绘画的形象出于内心感情,即令到中山纪念堂听完四川残疾人的音乐会后,他受到极大感动而挥毫写出“最坚强的人”的画幅,这一女演员的形象给人以美感和力量,他借演唱形态,目的是赞美这残废军人美好的心灵。

1960年所作的“耕罢”一画,也是一幅成功的作品,作者也以细致笔调刻划正在耕罢休息中的水牛形象,一只雄鸡在牛背上振翅飞动,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常见到的,然而作家以平凡的事物生动地反映农村的生活,画面朴素无华而耐人寻味,这样的表现手法可谓无声胜有声。画展中令人触目的是“琵琶行”和“西厢记”两组画。方人定以多年的苦心经营,反复推敲才完成这两组画作。每个画面都体现出作者呕心呖血。从经营位置到线条运用以及色彩的渲染都十分讲究,富于诗情画意:也可以说是无声的诗。这样高的艺术技巧特别优美而有力的线条,在当前表现历史题材人物画方面是少见的,应该说是老方的力作。他不仅在绘画方面取得很大成就,而且对书法、诗词造诣甚深。方人定兄的艺术之高超为人所公认,但画格离不开人格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常言道:画如其人。对方人定来说更是如此。在旧社会方老一向清高淡薄,从不阿谀谄媚,不拜倒达官贵人门下。
我在一九四六年在广州看他的个展时,作品全部非卖,即使有人求他卖画也遭拒绝。解放后生活安定得到较好的创作条件,更无所求,只有埋头创作。

他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展出后,国家美术馆拟收藏他的作品,虽然报酬极少,但他却乐意接受,作为国家和人民对他最好的奖赏并感到极大的安慰和鼓舞,这充分显示出方老品德的高尚。他生前最讨厌那些以艺术作为手段而求名谋利出风头的无耻之徒。

而对一些有志致力于艺术的青年却十分热情相待,毫无保留的将其画艺经验传给后学。他不但教画且首先教人。这种严肃认真诲人不倦的精神为人所感动永不忘怀,所以他去世后人们深深怀念他。
我作为老方的挚友,为了对他的尊敬,每年清明时节我总是默默地在他骨灰盒前行礼,献上一束花表示对这位甘为孺子牛的画家的敬意。

海南沉香笔筒(老庄藏)
这位可敬画家虽然已经去世了,然而他的艺术和他的品德是永垂不朽的。更令人感动的是,他生前没有得到什么名利,其作品也很少受到颂扬,但在临终前,他还郑重的叮嘱夫人千万不能将他的画出卖和散失,全部作品要交给国家保存。人民扶养画家成长,画家的作品归于人民。
这样高尚的人格是何等的伟大啊!老方死后可谓两袖清风,留下唯一是两箱数以百计的画卷,这不是比什么财产更为宝贵吗?人民的画家,他的精神永生,文采风流今尚存。相信人定兄在九泉之下亦感到安慰。

参考资料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冀ICP备11005871号-1 书法文化网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