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绪甲辰进士,佛山科考出身的最后一位翰林——岑光樾书法

编辑:admin 发布时间:2021-09-25 浏览:734次

岑光樾生于1876年,桂洲里村人,原名孝宪,字敏仲。他出身书香世家,父亲岑雯是有名的宿儒。自幼年时起,他开始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,浸淫于诗书文章之中,打下了厚实的文化根基。青年时代,他到简岸书堂读书,拜名师简朝亮为师,学业长进很快。清光光绪二十七年(1901年)广东乡试,他考取第四十一名举人,接着于光绪三十年(1904年)在京恩科会试时考取第三十二名贡士,殿试二甲二十四名,赐进士出身,钦点翰林庶吉士。1906年到1908年,他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,回国后,任翰林院编修等职。他是一个在封建时代靠自己奋斗一步步攀上高位的成功人士,为当时许多人所钦羡。

二十世纪初,腐败的清政府丧权辱国,民怨沸腾,社会动荡,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此起彼伏,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极大的裂痕。可以说,清朝统治已经危机四伏,败象毕露,离全面崩溃已经不远了。这时候,他在京城当官,是难以有大作为的。他远在家乡的父亲岑雯,寄给他一副对联“耐得冷官是佳事,须知经书即政书”,希望他身处乱世,能够淡薄名利,远离纷争,洁身自爱。他秉承父训,专心学术,没有卷入官场斗争,因而得以自保。至辛亥革命成功,身为清朝官吏的岑光樾举家南归,开始他人生的一个新阶段。南归后,他自号“鹤禅”。鹤,取闲云野鹤之意,表示自己从此游离政治之外;禅,则表明他追求的是道德上的理想人格,是瞬间永恒的涅槃境界。从此,他隐居乡间,教书度日。他曾自撰书一条幅来表明自己的心志:“昔人有言,读书者不贱,守田者不饥。今吾家虽无田可守,仍自有书可读。而所谓不贱者,固不在于人爵,而在乎天爵。孟子云: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,可不勉欤。”这个条幅也反映了他以隐者自居的独特心理。

1925年,他应人所邀,到香港成达书院讲学,第二年,受聘于香港公立汉文中学,并兼任汉文师范日夜校讲习。1938年退休,之后转到香港西南中学主讲文史。1941年,香港沦陷,至1945年光復後始得離港避居故乡,在桂洲芥舟祠(现翠竹路附近)设帐授徒,1947年,他以71岁高龄重返香港,在轩尼诗道主办成达中学,辅助子女开展教务,因报名就读的学生过多,第二年在洛克道增设了一所分校,才能满足需要。他学问精深,教法严格,数十年间,不管是乡间设绛帐,还是港岛执教鞭,都一样学子盈门,声誉甚隆。

岑光樾,以一个科举出身的官僚转型为誉满香江的教育工作者,他是成功的。在顺德学界、容桂乡中,他获得盛誉,是实至名归的。他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,都尽量做好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做到和能够做好的事。他学问渊博,文章上乘,诗也写得不错,有《鹤禅集》传世。

他的字,学的是《高贞碑》和唐代《等慈寺碑》,写得恣意挥洒,气象万千,书法用笔方中带圆,气势飞动,字体结构茂密洞达,能别出心裁,自成一格,艺术上已达到相当的高度。”按周先生的评价,他是容桂近百年来屈指可数的书法人才。他的书法代表作有“北固楼”题字,“桂洲里村乡约”以及“创建桂洲里村乡约碑”等。1960年,岑光樾于香港去世,下葬于荃湾永远墓场,享年八十五岁。



参考资料

Copyright © 2002-2030 冀ICP备11005871号-1 书法文化网网站地图sitemap.xml tag列表